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致力于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自1997年成立以来坚持“创新、交叉、综合”的原则,不断在延揽学术精英,营造宽松学术环境,埋头科学探索,培育顶尖人才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正在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基地。

2025年将在物理学(含天体物理)、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直接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博士生,计划招生的博士生导师有:

一、物理学

1) 凝聚态与冷原子物理:翁征宇、翟荟、姚宏、汪忠、刘峥、陈静远、顾颖飞、段文晖(兼职)

2) 量子引力:Bartek Czech、杨镇斌

3) 天体物理:白雪宁

二、网络空间安全

1) 密码学:王小云

2) 区块链,应用密码学:段斯斯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郭百宁(双聘)

高等研究院热忱欢迎全国各重点高校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此攻读博士学位,有意者请联系:castu03@tsinghua.edu.cn。

附录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2025年博士生招生信息(物理学专业)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物理学研究主要是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量子引力和天体物理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物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优秀本科生来此攻读博士学位。

有意向的同学请于2024年6月15日前完成如下报名事项:

1、通过链接(https://www.wjx.cn/vm/PSafvh1.aspx)提交报名登记表

2、申请材料按序合成一个PDF文档(文档命名为本人姓名+学校名称)上传至链接https://cloud.tsinghua.edu.cn/u/d/4f258178380c4ccd84ec/

  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自我陈述、本科期间主干课程成绩及院系排名、学术成果、科研奖励等相关材料

3、请至少一位老师将推荐信发送至邮箱castu03@tsinghua.edu.cn

我们将择优挑选部分申请人进行面试。面试时间及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高等研究院物理学主要研究人员及其研究领域如下:

凝聚态与冷原子物理

顾秉林教授: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交叉领域课题。包括固体和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和器件应用、材料物性计算和设计等课题。

翁征宇教授:高温超导的微观机理、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量子相变和量子临界现象等。

翟荟教授:冷原子和凝聚态等系统中量子物质的研究。主要包括量子物质的非平衡动力学理论、基于原子阵列的量子计算和冷原子体系的量子多体物理。

姚宏教授:强关联电子体系和拓扑量子体系中的理论问题,包括高温超导、量子自旋液体、非费米液体、新颖量子相变、拓扑序、量子计算、量子纠缠、演生对称性、量子体系热化和多体局域化等。

汪忠教授:凝聚态理论及相关交叉方向。近期研究方向包括非厄米物理、拓扑物态、关联量子物态等。

刘峥研究员: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特别侧重从第一性原理计算出发准确识别量子材料的疑难性质。同时致力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边界的拓展,以及凝聚态理论前沿核心问题与实际材料的对接。

陈静远研究员:凝聚态物理与量子场论。形式理论的研究主要关注量子场论的非微扰性质,包括几何与拓扑、对偶性、格点场论等。唯象理论的研究则主要关注量子霍尔效应、热霍尔输运、量子反常输运等。

顾颖飞研究员:凝聚态理论及相关交叉方向,包括SYK模型、量子多体混沌、量子纠缠等。

量子引力

Bartek Czech研究员:以高能理论、相对论、信息学、凝聚态等方法来研究时空的基本结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全息对偶(AdS/CFT correspondence)。  

杨镇斌研究员:研究时空的量子起源。研究方向包括黑洞信息悖论,量子混沌理论,全息对偶,量子信息与强关联体系。

天体物理

白雪宁教授:理论天体物理。以高性能计算为主要手段研究行星形成和高能天体物理等领域中的基本问题;磁流体和等离子体数值计算方法。

陈卓副研究员:理论天体物理。运用辐射流体和真实状态方程模型研究行星形成和恒星演化。


附录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2025年博士生招生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视计算方向)主要研究领域(课题)为可视计算与人工智能。

博士生导师为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郭百宁教授。

入学博士生将在清华大学完成相关的课程学习和其他培养环节,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高等研究院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博士生培养遵循学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要求。

感兴趣的同学请将个人简历,头三年成绩单及全系排名,曾从事的科研工作及成果,发表论文情况及论文全文,按序合成一个PDF文档(文档命名为本人姓名+学校名称),于2024年9月1日之前上传至链接https://cloud.tsinghua.edu.cn/u/d/d49477aa46334cc8bba2/。

我们根据报名情况,将分批对申请的同学组织笔试和面试。

招生生源专业不限,以信息学院,自动化,电子,数理基科等相关专业为主,同时也非常欢迎数学、物理等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申请。要求学生具备保研资格。

如果大家对于相应的培养计划,招生标准,和面试有任何疑问,欢迎大家和李老师联系:castu03@mail.tsinghua.edu.cn, 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予解答。

附1: 博士生培养计划简介: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视培养博士生成长为一流学术人才为己任,已经培养的博士中绝大多数以学术为生涯,有的已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军人物。2006年,在这一工作初始,我们就确定了这个博士生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就是学生必须能够作出世界顶级的系统性的科研工作,在毕业时达到国外顶尖大学MIT、Stanford、CMU、Berkeley (全世界计算机专业排名前四) 计算机博士毕业生同等的水平。而在具体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能够以第一作者在自己的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一系列论文。论文的质量应达到或超过MIT、Stanford、CMU、Berkeley 计算机学科博士毕业生同等的水平。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该计划的博士生指导认真秉承了这一理念。他们认真指导学生,工作努力负责,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了学生的选拔,课程学习,研究指导和毕业论文答辩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在他们的带领下各位在读博士生已经完成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并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的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共发表了几十篇论文,涵盖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和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前沿。近期的代表性工作包括荣获2021年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最佳论文的Swin Transformer,视觉自监督预训练方法SimMIM,以及首个基于Diffusion模型的文本生成图像技术VQ-Diffusion,有力地促进了视觉与语言在建模和预训练上走向统一以及AIGC的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已获得博士学位的多位同学博士研究工作和发表的论文无论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可以和同期的国外顶尖大学MIT、Stanford、CMU、Berkeley (全世界计算机专业排名前四) 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博士毕业生相比肩。

附2:博士生导师的简介

郭百宁 博士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IEEE Fellow, ACM Fellow,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郭百宁博士现为微软杰出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此前他是美国英特尔公司硅谷总部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郭博士拥有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学士学位。

郭百宁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建模、虚拟现实、与计算机视觉。郭百宁博士的研究根基于虚拟现实、视频通讯、数字内容生成、与视频游戏等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需求,聚焦于三个主要方向:面向三维图形与成像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纹理与表观的统计建模、以及几何建模。他最近几年的代表性工作包括Swin-Transformer,SimMIM,与VQ-Diffusion。 Swin Transformer 作为推动计算机视觉领域进入Transformer时代的重要工作,获得了ICCV 2021的Marr奖(最佳论文奖),并与视觉自监督预训练方法SimMIM一起,推动了视觉与语言在建模和预训练上走向统一。VQ-Diffusion作为首个基于扩散模型的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显著地推动了AIGC领域算法与应用的繁荣。

郭博士长年担任国际一流图形学会议(ACM SIGGRAPH,ACM SIGGRAPH ASIA,IEEE Visualization)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他曾担任ACM SIGGRAPH ASIA 2014论文主席,ACM SIGGRAPH论文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5),并曾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Elsevier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Graphics编委。


附录三:杨振宁奖学金实施条例

(2007年9月修订)

第一条 为鼓励优秀青年学子投身基础科学研究,特设立杨振宁奖学金,以奖励国内重点大学名列前茅的应届毕业生加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第二条 杨振宁奖学金的颁授对象限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一年级博士研究生,在正式录取前通知获奖人。

第三条 杨振宁奖学金的获奖候选人由资深学者推荐,经遴选小组初选,交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决定获奖名单,报清华大学有关部门备案。杨振宁奖学金不接受申请。

第四条 杨振宁奖学金的获奖名额以宁缺毋滥为原则,通常每届不多于两名。

第五条 杨振宁奖学金的来源可以包括:清华大学的专项拨款,以及基金会、机构和个人的专项捐赠。

第六条 杨振宁奖学金的奖励额度定为每名人民币贰万肆仟元,分12个月发放。获奖者同时享有高等研究中心按相应规定为博士生发放的津贴。